作者簡介
董家驊
在台灣出生,畢業於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,赴美於富勒神學院取得道學碩士、神學博士學位(主修實踐神學)。先後擔任洛杉磯台福基督教會華語青年堂牧師、英文堂牧師,二○一八年返台後曾任石牌信友堂牧師,二○二一年接任世界華人福音中心總幹事,致力連結全球華人教會,共議推動普世宣教的福音策略。
修讀過往鮮為華人教會所知的實踐神學博士,是上帝出人意外的帶領,卻讓他看見一片「理論與實踐交互作用」的神學新天地,也著力推動華人教會更多認識實踐神學的內涵與貢獻,在各地講授「實踐神學方法論與當代議題」,蹤跡遍及北美、歐洲、澳洲、亞洲及台灣教會。
針對關鍵的議題,他適時提出一針見血的評論與深具牧者心腸的建言,在北美《舉目》、《海外校園》與台灣《傳揚論壇》、《校園》雜誌等處發表文章。因應後疫情及多元世代來臨,錄製「實踐神學線上課程」、「前瞻論壇」、「使命門徒」Podcast等線上多媒體資源,串連虛擬與實體的網路世代門徒。
他是一位實踐神學家與牧者,清晰又帶著平衡感的思考方式,加上溫柔而敦厚的性格,在他的言語中總能體會到對上帝的信靠、對人的關愛。他期許自己能成為一位搭橋者,在教會實踐與神學反省、專業神學家與平信徒門徒、教會的使命與基督徒的日常生活、信仰與公共參與之間,建立起世代的連結。
目錄
推薦序一:神學教育的門徒使命__謝木水/7
推薦序二:華人教會攜手共進__陳世欽/13
推薦序三:一代又一代的門徒培育__柏有成/16
推薦序四:人作為愛者與追尋意義者__思路・豐/20
序言/23
Part I 使命 Mission
第一章:福音大能—上帝的國臨到/31
第二章:使命門徒—踏上偉大旅程/47
第三章:整全使命—誰小看了教會的使命?/65
第四章:時代的挑戰—跨代、跨界、跨文化/89
Part II 文化 Culture
第五章:跨越文化—為愛而跨越/105
第六章:多元社會—多元其實很多元/123
第七章:創造更新—退出江湖、一統江湖,還是笑傲江湖?/145
Part III 門徒 Disciples
第八章:作主門徒—來自宣教士們的洞見/169
第九章:領袖培育—賦權、過程、群體/187
第十章:神學思維—回應 VUCA 的素養/209
第十一章:福音與創新—創新的源頭與動力/231
Part IV 前路 Journey Ahead
第十二章:合一前行—合一的真實,多元的祝福/257
附註/274
參考書目/285
Part I 使命 Mission
第一章:福音大能—上帝的國臨到
某次主日崇拜後,遇見一位在教會熱心服事的朋友很認真地問我:「在人信主前,我們一直和他說信主的好處。等到他信主後,才和他說要背起十字架作門徒,固定聚會、十一奉獻、參與普世宣教,這樣是不是有誘騙之嫌?」
我莞爾一笑。當初他未信主時,我曾去探訪他和他分享福音。我心想,難道他是覺得被我騙了?
其實大多數基督徒傳福音時,並不會故意「誘騙」或是「隱藏」什麼,他們自己也是那樣被帶領信主的,信主後又被鼓勵參與教會的服事,實踐信仰,操練生命。不過,這種傳福音模式,在許多人看來,的確有「先用糖衣包裝,等到人真的決定跟隨後,才要人一生背起十字架跟隨耶穌」之嫌。
我們很多時候是好意,希望「循序漸進」引導人們認識福音,但會不會正是因為我們太稀釋了福音,以至於今天我們所建造訓練出來的主門徒,甚至包括我們自己的生命,往往是軟弱的,無力回應時代的衝擊和巨變?
真我時代
哲學家查爾斯.泰勒(Charles Taylor)在《世俗時代》(A Secular Age)一書中指出「真我時代」(the age of authenticity)的到來。他認為這種時代精神源自十九世紀浪漫主義,提倡人人應抗拒周遭各種外在力量,抗拒來自社會、傳統、宗教和政治的束縛,並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實現自我、表達自己。這種「真我」精神,在二十世紀的六○年代,廣為美國民眾接受,並以性愛、藥物和搖滾樂的形式表達出來。
在這樣一個強調「忠於真我」的時代中,真誠比美善更被稱讚。一個徹底邪惡、裡外一致的惡人,可能比奉公守法卻不斷壓抑自己欲望的平凡人,更被讚許。看看社會上那些被追捧的紅人,大多是個性突出,毫不掩飾自己的問題,甚至對他人蠻橫無理的人物。在今天這個時代,只要你敢愛、敢恨、敢說、敢做,就有機會紅,有可能出頭,甚至成為政治上的顯要人物。
社會科學家克里斯汀.史密斯(Christian Smith)研究當代美國年輕人後,指出當代美國人的信仰是「道德治療自然神論」(Moralistic Therapeutic Deism)式的信仰,即強調上帝要我們作好人,並會幫助我們擁有正面愉悅的感受,當我們不需要上帝時,祂會退居幕後,讓我們盡情享受人生,只有在我們遇到困難,感到痛苦時,祂才會出現,治癒我們的傷痛。這其實是強調「真我時代」的精神產物。
第一章:福音大能—上帝的國臨到
某次主日崇拜後,遇見一位在教會熱心服事的朋友很認真地問我:「在人信主前,我們一直和他說信主的好處。等到他信主後,才和他說要背起十字架作門徒,固定聚會、十一奉獻、參與普世宣教,這樣是不是有誘騙之嫌?」
我莞爾一笑。當初他未信主時,我曾去探訪他和他分享福音。我心想,難道他是覺得被我騙了?
其實大多數基督徒傳福音時,並不會故意「誘騙」或是「隱藏」什麼,他們自己也是那樣被帶領信主的,信主後又被鼓勵參與教會的服事,實踐信仰,操練生命。不過,這種傳福音模式,在許多人看來,的確有「先用糖衣包裝,等到人真的決定跟隨後,才要人一生背起十字架跟隨耶穌」之嫌。
我們很多時候是好意,希望「循序漸進」引導人們認識福音,但會不會正是因為我們太稀釋了福音,以至於今天我們所建造訓練出來的主門徒,甚至包括我們自己的生命,往往是軟弱的,無力回應時代的衝擊和巨變?
真我時代
哲學家查爾斯.泰勒(Charles Taylor)在《世俗時代》(A Secular Age)一書中指出「真我時代」(the age of authenticity)的到來。他認為這種時代精神源自十九世紀浪漫主義,提倡人人應抗拒周遭各種外在力量,抗拒來自社會、傳統、宗教和政治的束縛,並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實現自我、表達自己。這種「真我」精神,在二十世紀的六○年代,廣為美國民眾接受,並以性愛、藥物和搖滾樂的形式表達出來。
在這樣一個強調「忠於真我」的時代中,真誠比美善更被稱讚。一個徹底邪惡、裡外一致的惡人,可能比奉公守法卻不斷壓抑自己欲望的平凡人,更被讚許。看看社會上那些被追捧的紅人,大多是個性突出,毫不掩飾自己的問題,甚至對他人蠻橫無理的人物。在今天這個時代,只要你敢愛、敢恨、敢說、敢做,就有機會紅,有可能出頭,甚至成為政治上的顯要人物。
社會科學家克里斯汀.史密斯(Christian Smith)研究當代美國年輕人後,指出當代美國人的信仰是「道德治療自然神論」(Moralistic Therapeutic Deism)式的信仰,即強調上帝要我們作好人,並會幫助我們擁有正面愉悅的感受,當我們不需要上帝時,祂會退居幕後,讓我們盡情享受人生,只有在我們遇到困難,感到痛苦時,祂才會出現,治癒我們的傷痛。這其實是強調「真我時代」的精神產物。